天才一秒记住【5200小说】地址:www.5200xs.me
《八识规矩颂》转载请注明来源:
《八识规矩颂》监学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面。
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
这个偈颂是前五识的第一个偈颂的后半段。前半段呢,是讲到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这两句话是说明这个前五识它这个八识的心王在了别境界跟造业的情况。就着它的了别来说呢,它的情况是属于性境、现量。换句话说,前五识在了别境界呢,它是不带名言,得到境界的真实相,没有它个人的爱憎取舍的分别在里面。境界是怎么样,它就取到怎么样的境界。
它的造业的情形呢?通三性,它能够随顺第六意识造善、造恶、无记,它能够有这三种性质。它的活动范围是眼耳身三二地居,换句话说,前五识的活动范围是在三界九地的五趣杂居地跟离生喜乐地,到了二禅以上,前五识就不能活动,完全是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
换句话说,前面的两句,是在叙述八识的心王,这以下两句话呢,是说明这个前五识相应的心所。那么这个心所呢,这个是有六段: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它是分成六段。好,我们直接看蕅祖的注解。注解我们分两段,第一个是一个总标,第二个是别释。看第一段:
此明五识但与三十四心所得相应也。
这个地方是说明前五识它在了别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界的时候,它在五十一个心所当中是但与,只是跟其中的三十四个心所相应。这三十四个心所,我们以下分成六段来说明,先看第一段:
遍行五心所,谓作意、触、受、想、思。遍一切心,决相应故。
这个前五识在活动的时候,第一个相应的一定是遍行。这个遍就是普遍的意思,它能够遍一切的心,遍一切的地,遍一切的性,遍一切识。这个心就是它能够跟八识心王相应,这个地就是三界九地,它能够在散乱心的时候跟心王相应,它在禅定的时候也能够有五遍行,遍一切的地。遍一切的性,你造善的时候有五遍行,造恶也是有五遍行。遍一切识,就是遍一切有漏、无漏识,你是凡夫的心行是有五遍行,圣人的心行也有五遍行,遍一切识,所以加一个遍。我们先看第一个:
谓作意,这个作,一般我们讲这个作就是造作,但这个地方的作它是两个意义,第一个是警觉,它能够警觉心王的种子,使令它生起现行的活动,这是它第一个警觉的功能。其次它能够引导——当引导讲,这个作当引导讲——它能够引导心王去接触,去趋向于它所缘的境界,所以叫作作意。这个作就是两个功能,第一个警觉,第二个引导。
那么我们刚开始,前五识要生起一定是作意,或者是如理作意或者不如理作意,总之第一个就是要有作意,前五识才能够生起了别功能。
接着是触,这个触就是根、境、识的和合。换句话说呢,这个时候跟境界接触了。前面的作意是引导心王趋向于所缘境,那么当这个心王——眼耳鼻舌身这五识跟五尘接触的那一刹那,安立作触。
接触以后就是有受,有领纳,或者苦受,或者乐受,或者不苦不乐的感受,有种种的这种受,苦受、乐受、舍受。
有这种受以后呢就是想,就是于境取相,安立种种名言。在前面的作意、触、受的时候,内心的活动状态是不明显的,虽然对境界有一些感受,但是内心还没有现出这个境界的相貌,但这个想的时候就现出它的相貌。
那么到这个思,就令心造作,这个时候就在境界里面造作。这个思的下一刹那就会带动寻伺,《瑜伽师地论》上说,思的下一刹那是寻伺,可能是善的寻伺,也可能是恶的寻伺。如果是善的寻伺,带动的就是善的心所,如果是恶寻伺带动的就是恶的心所。所以这个思就是正式造业了。
这五个心所,遍一切心,决相应故。遍于一切的八识的心王,以及有漏无漏的这种心行都相应。
这个五遍行在正式造业的时候是思心所,就是说,我们正式在一个所缘境——或者是一个五欲的境界,或者是三宝的境界造业,是在思心所,但是这个思心所它的善恶还要由这个想心所来决定。
就是说,我们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这个开车,这个车子要发动,一定要有道路,没有道路车子不能动。你给它安排的道路是趋向于台北,这个车就开向台北;你给它安排的道路是趋向于高雄,南下,这个时候就开往南下。所以这个车的方向是谁决定呢?是道路决定。这个思心所也正是这样,思心所它是造善造恶跟你的内心的名言有关,这个想心所有关。
唯识的思想是说,万法唯识,说我们这个生命的祸福,跟你内心的思想有决定的关系。你遇到一个境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你就会造作什么样的业力。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顺境,有人会鼓励我们,帮助我们;但是也有一些逆境,障碍的逆境界,有人毁谤你,障碍你。那么我们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有一些名言出现,比如说有人毁谤我,那么我们要以过去的名言,我们开始施设名言:哎呀,这个人真对我不起呀!我过去对他这么好,他这样的毁谤我!这个时候你一定会由于这样的名言一定会生起瞋烦恼,乃至于恶寻伺,各式各样的烦恼,乃至于会驱动你的身口造恶业了。
如果我们今天不要用这样的过去的名言,我们换一个名言,就是怎么样的名言呢?就想:这件事情是有因果的,我们就是遇到逆境的时候我们施设一个这样的名言说:今天我们会被毁谤,一定是我们过去有罪业,有毁谤别人的罪业,现在有因缘就出现了,我们逆来顺受。为什么你能够逆来顺受呢?因为你深信因果,就是说这个逆境会在你的身心当中出现,一定有它的因缘。你能够这样子,遇到事情能够反求诸己,往自己的这种内心的德行去检讨,诶,这个逆境变成增上缘。
就是说,你从很多的逆境当中你会调整你很多过失。比如说你过去有这样的毁谤,经常去讲别人过错的过失,我们有时候自己过失不知道的,那么别人开始给我们逆境的时候,我们开始——就像一个人有镜子开始检讨自己:哦,原来我自己也犯这样的过错。那么这样子这就是善知识的示现。我们从被毁谤的因缘当中把自己的过错改过来,所以你这个施设名言这件事情很重要,你对境界是怎么样去施设名言,你的名言会影响你下面的思心所,你会造什么样的业。
当然我们从因果上进一步地观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他所毁谤的那个人——那个我,恒常住、不变异、有主宰性的我不可得。虚空是无障碍的,它能够毁谤谁呢?这个时候,你的内心能够到第一义谛的境界里面去,这个时候就是没有名言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时候你内心当中,要套一句唯识学的思想:能所双亡,诸相叵得,内心没有名言的,是无我、无我所的。这个时候是于一切法不受,当然这个是最殊胜的了。
这个是从业果的思想进一步地观察我空法空的真如。那么这个时候在空性安住,内心当中是无诤三昧的,没有能所对待的。这样也是由名言安立的,由你佛法的胜义谛的名言引导你到没有名言的境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到那种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境界里面安住。这个时候的内心的思想是不活动,不过当然凡夫来说是比量,这是一种比量的境界。
那么圣人,我们看这个阿罗汉,《阿含经》上说,阿罗汉他要出定的时候他也有一些逆境。比如说他有时候肚子痛,或者中暑,或者别人毁谤他,他也有一些微细的苦受,相续的苦受。但是他有一个好处,他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他能够决定受不受这样的苦境。他如果不想受这个苦,他可以随时入灭尽定,入了灭尽定这个想跟受都不活动,这时候于一切法不受的。就是说他遇到境界的时候,他如果不想去承当这样的境界,他可以入灭尽定,这个时候内心是无受想行识的境界。
这个就是在五遍行当中,我们在用功的时候,你要注意你这个想,你对境界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你怎么样去处理这样的境界。那么你怎么样的想法会影响到你下一个动作的造业,你会造什么业。所以佛法的智慧就是在这个观想,你对境界是施设怎么样的名言。所以我们内心当中这个想是很重要的。
我们再看下一个:
别境五心,谓欲、胜解、念、定、慧,由同时意识所引,亦得于别别境生欲等故。
遍行是在一个境界上生起五个心所的活动,同一个境界,这个别境是个别个别境界,叫别境,也就是带有差别的境界。这以下五个心所都有它对的境界。先看第一个欲:
这个欲所对的境界是好乐的境界,你内心当中所期待、所欢喜的境界,对这个境界生起一个希望,希望能够得到、成就,叫作欲。当然这个当中包括善法欲也包括恶法欲。
第二个解,这个解有的地方是讲胜解,加一个殊胜。这个胜就是有强大势力的,这种理解不是普通理解,有殊胜的力量。这个胜解它的所缘境是一个决定境,没有任何的怀疑。这个境界经过你长时间的闻思,你已经是得到一个坚定的理解,所以于决定境,印可任持,你内心当中完全是同意的,而且把这样的观念,把它相续地执持在心中,印可而且任持在心中,你不会被改变了。这是胜解。
第三个是念。这个念是对于曾习境,你这个境界要曾经学习过。于曾习境,明记不忘,经常把这个境界记在心中。你念阿弥陀佛,你经常把这个佛号的境界把它记起来,记在心中,叫作念。
这个定跟慧都是对所观境,所观境多数都是约修行来说了,所观察的境界能够专注不散安立作定,能够简别抉择叫慧。
这五种别境是由同时意识所引,亦得于别别境生欲等故。前面的五遍行是前五识能够单独生起,但是这个别境前五识不能生起。那么谁帮助它生起呢?由同时意识所引。就是前五识跟境界一接触,第一刹那生五遍行,下一刹那第六意识就生起活动,这个时候才帮助前五识生起别境心所。所以前五识的别境由同时意识——就是这个五俱意识的第六意识所引导,在个别个别的境界生欲、胜解、念、定、慧。这个意思,前五识它要生起别境是要有第六意识的帮助的。
这个别境,我们对这个欲要注意,希望,这个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希望能够离苦得乐。但是我们对于这个乐,这个乐受的观察会不一样,有些人喜欢五欲的乐,有些人喜欢三昧乐、涅槃乐,这个圣道相应的乐。因为对这个乐的认识不同,就有各式各样的希望,也就造成了各式各样不同的果报。
我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能够知道这个欲的重要性。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她是有一点福报力的,她出生的时候身相特别的庄严。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十几岁的时候就嫁给一个长者子,一个公子哥。结婚的时候,也就过了几年的幸福的生活,但是这当中发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她的先生跟她的母亲有私通的情况。她知道了以后非常难过,这怎么能够跟她的母亲共同拥有一个丈夫呢,她内心当中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就离家出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