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17. 第17集《八识规矩颂》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5200小说】地址:www.5200xs.me

再看它的活动范围:

三界九地,但随夙世善恶引业所牵受生,分毫不能自作主张,岂可执为我哉。

这个阿赖耶第八识在三界九地受生,它不是自己作主的,但随夙世,就是过去世前六识所造的善业恶业的一种强大的引业来牵引使令他前去受生,所以它自己是分毫不能作主,岂可执为实我哉。这个是破凡夫二乘的执着。因为,如果阿赖耶识是一个我,那么这个我一定是能够有主宰性,说我要到天上去就到天上去,我到地狱去就到地狱去。事实上阿赖耶识它的投胎自己不能作主,是由界地由他业力生,是由业力来作主的。

这唯识学,它的观念是说万法唯识。万法唯识要从胜义谛来观察,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一切法的自性是无生的,它也不能自己生起,也不能他生起,也不能共生起,一切法是无生的。那么一切法无生,是怎么有的呢?就是万法唯识,就是心识的流动创造出来。

这个心识流动创造出来,佛陀就讲出了十二种因缘,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缘无明而缘行,行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这个地方,决定我们的生命的受生的因素,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个就是无明缘行,就是这个业力。这个无明就是我执跟法执,当然包括俱生的也包括分别的。

就是我们凡夫的心情,只要我们不入我空观法空观,我们的内心的分别就是有一个我。有这种我的分别的人,有时候会深信因果,就是会造善业。我希望能够快乐,所以我要修善,也造了善业。有时候会起颠倒,随烦恼而转就造了恶业。不管是造善造恶,都是有一个我,就是无明缘行。创造了一个业力以后,这个业力就会去熏习你的识,就是阿赖耶识,一个种子。当然这个识可能是一个诸天的阿赖耶识的种子,也可能是三恶道的阿赖耶识的种子,那么就会有名色、触、受等等,有各式各样的受,苦受、乐受。

但是如果只有业力是不能得果报的,这个时候还是保存在阿赖耶识当中,这一个业种子。这个业种子还必须要有爱取的滋润,要有爱取烦恼的滋润。有爱取的滋润你才能够使令那个前面那个行,那个善业恶业的种子变成有,这个有就能够得果报,它有得果报的力量,就会去受生。如果它滋润的是一种善业,那么就到可乐的果报去了;如果它滋润的是一个恶业,就到不可乐果报去了。所以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得果报,有两个主体:第一个是业力,第二个是爱取。

在《净土三要述义》里面讲出一个公案,说过去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这个居士从小就非常聪明,十六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而且还在朝廷做官,十六岁,那在古时候是不得了的智慧的。但是他做官没多久就生了场重病,临命终的时候就告诉他的家人说,我过去生是镜山寺的一个修行人,他说我那个时候是童真入道,修习数十载,几成大道,几乎成就圣道。从这个故事看,这个老和尚过去有一点禅定的力量,知道这个宿命通。

但是我有一件事情,就是我有一天到街上去办事,看到年轻人,少年登科的那些年轻人,年纪轻轻就登科,过去那个开榜,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少年登科以后,大家就抬着轿子,登科的那个状元就坐在轿子上,大家敲锣打鼓放鞭炮庆祝。他那个内心生起了羡慕的心,哎呀这个人是不得了,这么年轻就中了状元,他起了这个爱取的心。

其次,他有时候在山中,老和尚有时候入定,有时候出定跟我们这样在寺庙走一走,看到有些大富贵的信徒带着他的眷属来这个地方上供、修福,他看到这大富贵的境界,他也动了一念爱取的心。

他那个时候就是这两个问题,所以他今生就在这个地方投胎,少年得志。他说他往后还有两生受富贵的果报,他甚至于说出他受生的地方,是在城门外一个姓姚的人家。他说完就死掉了,死掉以后,他的家属就去找,哦,果然找到了,在城门外没多远的地方有一个大富人家姓姚,果然就在他死亡那一天生了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后来也继承了家业,但是那个儿子就不再知道他过去生的事情了。当然第二生的时候还知道,第三生就不知道了,那第四生更糊涂了,这个就是什么呀?退转了。

我们想,一个人在山中修行数十载,几成大道,几乎成就圣道,结果就是受用了三生的功名跟富贵就结束掉了。就像印光大师说的,摩尼宝珠换成糖果,吃掉就算了。那么这个,我们从唯识的角度,他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他的心,那种追求无上菩提的愿力没有很坚强。

所以我们这个净土法门讲到这个信愿持名,这个愿就很重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说你一个净土法门的修行人,你平常念了很多佛号,也做了很多的加行,修忏、修福,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那你临命终的时候,这些资粮到哪里得果报呢?是在三界得果报,还是到极乐世界去莲华受生呢?这当中就是跟爱取有关。

如果你临命终起的是三界的爱取,那么你今生所积集的资粮就漂到三界得果报了,就在那个杂染的污泥的境界得果报了。如果你临命终的时候是生起极乐世界的爱取,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这个时候就在莲华里面得果报。

就是爱、取、有,这个有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有也是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这个有也是无生,无生怎么有生呢?因缘生,就是爱取才变成有的。就是这个爱取是很重要的。

【】第一时间更新《八识规矩颂》最新章节。

所以我们经常说,我们念阿弥陀佛,不要老是只是让内心寂静住。我们只是让内心修行,你就是内心寂静住,这有什么问题呢?你那一念寂静心的当中有无量无边的爱取烦恼统统没有调伏。统统没有调伏,临命终的时候就会有问题,就是界地由他业力生。

这个时候的爱取一活动,它就会带动三界的业力去得果报。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要修四念处,要用这个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智慧来对治我们的三界的爱取烦恼,这才能够有把握的,这个时候才能够所谓的深信切愿。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在缘起,我们在观察十二因缘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一切法是无生,没有生死,没有涅槃。那么这个生死怎么有呢?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有生就有老死。

所以这个地方有两个地方要注意:第一个你要少造恶业,多修善业。但是这个善业还不保证一定到极乐世界,你还要信愿。特别是这个厌离娑婆,思惟娑婆世界是不净、苦、无常、无我,思惟极乐世界是常乐我净的,这样子才能够把你的善业转成净土的净业。这是说明这个第八识它的一种活动的情况。

再看下一段: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争。

前面讲到第八识的行相非常的微细,不要说是凡夫外道,乃至于二乘的圣人都不明了这个第八识的存在。为什么他不明了呢?因迷执。因为这个二乘人的特性,这个迷执特别重,这个所知障。二乘人烦恼障很淡薄,他没什么烦恼,但是他的所知障很重,因迷执。

他不知道有第八识存在,对他这个智慧的开展,对缘起法的解释就很多的地方就不圆满。这个时候兴起了大乘的论师,无着菩萨,天亲菩萨,护法论师,以大悲心,就跟这些《阿毗达磨》的论师生起了辩论,在《成唯识论》里面,广泛地跟《阿毗达磨》的论师辩论第八识的有无——由此能兴论主争。这个主要的争执就是在证明这个第八识是存在不存在的问题。

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第八识的行相,甚为微细,难可了知,佛恐愚法声闻妄执为我,故于阿含诸经姑未显说。

这是说明,佛陀为什么在小乘的经论不讲这个第八识呢?这当中有一个理由,说这个第八识的行相,它的了别行相非常的微细,很难能够了知它的存在和它的真实相貌。佛陀慈悲,恐怕这些愚法的声闻妄执为实我。你跟他讲阿赖耶识,他就认为这阿赖耶识就是我,那么这样不但对他没有帮助,反而产生障道。所以佛陀在《阿含经》乃至于在般若经都没有说明这个阿赖耶识的存在。

这个是说明佛陀不讲阿赖耶识的一个理由。

而二乘迷于佛旨,执于权教,不了此识是有情总报之主,生死涅槃之依,妄拨为无。

佛陀没有讲,只是就着一个显露义,佛陀没有明显讲。但是从秘密义来说,从《阿含经》里面也看得出有第八识的存在。

比如说我们看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无明这个我执法执,一发动就是一个有漏的业力。这个业力一发动就会创造一个明了性,就是识。这个识是什么识呢?当然不是前五识,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根,六根还没长成。六根没长成,前五识没有根不能生了别,所以这个不是前五识。

可也不是第六意识,怎么知道呢?因为这个识后来又产生一个名色,这个名色那个名就是第六意识,这个色是一个四大的色法。那么在前六识的生起之前有一个识,那个识是什么识?佛陀在《阿含经》并没有明显讲出来,说由这个有漏的业力去熏习,就会去熏习一个很微细的明了识出来,大乘佛法说那个就是第八识。就是在前六识没有生起之前,那就是阿赖耶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纯情夫君:萌妻强势撩 代嫁姻缘 农村女 与太宰鱼鱼过家家 撩拨禁欲大佬成功后,我携子跑路了! 光之巨人:归来 挽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