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5200小说】地址:www.5200xs.me
讲一个譬喻说,这个皮肤长疮,长这个疮流脓流血,这个很痛苦。但是我们偶尔这个疮会痒,我们去抓一抓会觉得很快乐,这就是欲。我们在追求欲的时候,多数都是苦恼的。多数都是苦恼的,只有在抓的那当下,抓那个疮得到一点快乐。但是抓完以后更痛苦,因为抓了以后破了以后更痛苦了。
这个离生喜乐地,它因为禅定相应,把这个欲给调伏了,内心寂静住了。这个欲一调伏以后,这个皮肤的疮好了,它不再流脓流血了。同样是皮肤,但是它没有疮。说这个同样的色法心法,但是它心法的欲被调伏以后,内心的忧苦就停止下来,内心很轻松。
我们出家好好修行,内心的欲望淡薄,你会觉得内心很轻松,就像一个人扛了很多重东西把这个重东西放下来一样,很轻松。很轻松的时候这个喜乐就出现了,有这喜跟乐。虽然是喜跟乐,跟这个五欲的喜乐还不同。五欲的喜乐是粗重的,他虽然喜跟乐,但是他还是心一境性,内心还是寂静住。虽然寂静而喜乐,喜乐而寂静,这个初禅。
第三个,定生喜乐地。这是二禅,内净、喜、乐、一心。
这个离生喜乐地他刚刚得到禅定,禅力不坚固,他内心有这个觉观,有觉观的名言分别,对他的禅定会干扰。所以他就不欢喜这个觉观,呵责觉观,这个时候觉观就停止了,内心内净,这个净就是寂静的意思。为什么寂静呢?离觉观故。内心没有分别,内心特别的寂静,完全是一种无分别住的情况。内心的喜乐更增长,因为禅定相应,禅定越深那个三昧乐就更殊胜,殊胜的喜乐还是心一境性。
第四,离喜妙乐地,舍、念、慧、乐、一心,有五种功德。
前面的定生喜乐这个喜比较粗。虽然是喜,欢喜心太厉害了以后对禅定有影响,所以我们希望再进一步寂静,就呵责这个喜,如病如痈如疮。那么喜一呵责以后,这个喜就停止下来了,停止下来以后就达到这个三禅离喜妙乐地。内心当中会出现五种功德:
第一个:舍。这个舍是指行舍,不是舍受的舍,行舍,离喜不悔为舍。离开了前面的喜,但是他不忧悔,因为他得到更殊胜的乐。
第二个:念。正念分明,内心之中明了清楚。
第三个:慧。这个慧,智者大师解释这个慧是一种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不是修空观,他是把这个乐,因为这个乐是很微细,乐很微细但这个喜已经消失了,这时候他所受用的只有一个乐受。那么这个乐受是他唯一所受用的,这个时候他很自然有一种善巧,把这个乐受能够从局部的乐受把它引导成周遍身心,从小的乐受把它扩大为广大的乐受,他有这样的智慧。他能够善巧去控制他内心的乐受,由小而大,由局部而遍满,这是慧。这个乐当然是更加美妙了,内心还是心一境性,这个时候在有为法是最快乐的,离喜妙乐地。
第五,舍念清净地。不苦不乐、舍、念、一心。
这个世间的有为法的确是不究竟,我们在这个世间的有为法受用,再好的东西都是长则生厌,不像这个涅槃,涅槃能够长时间受用,他能够恒常地寂静安乐。但是这个有为法你受用久了,时间一久长则生厌,就会厌烦。虽然这个乐是很美妙,但是你还是时间久了你会厌烦,厌烦的时候就把乐给呵责,乐就停止了。停止的时候内心就不苦不乐,内心也不痛苦也不快乐,也不快乐也不痛苦,就是这个舍受,不苦不乐。
第二个是舍,离乐不悔,离开了前面的乐他不忧悔。这意思是什么意思,离乐不悔?表示他这个东西比前面的东西好。他真实地感觉,一个没有快乐没有痛苦是最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最持久的。所以他一点都不后悔,他离开这个乐他不后悔。
第三个,念。正念分明,一心。
这个四禅,他的内心状态是特别好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八种法的干扰,那八种法呢?
第一个,没有苦,没有忧。这个忧苦在初禅就停止了,因为我们说过,这个忧苦是由欲而来的,一个有欲的人就有忧有苦。没有忧没有苦,也没有这个乐跟喜,苦乐忧喜这四个法都停下来。
其次,他没有出息跟入息。我们平常散乱心的人,呼吸不觉得它有什么粗重,一个禅定的人经常这样进进出出,他觉得是干扰。但四禅的时候没有出息入息了。
其次他没有寻跟伺,没有这样的分别了,名言分别,这八种干扰法都停下来。所以这个修习禅定,修习圣道这个是最好的依止处。它因为没有八种法的干扰,又称为不动地,不动地无为就是这样子,因为它不为八种法所干扰,内心明静不动,这个是四禅。
那么这个四种地的特色都是属于离欲寂静,但是都还有色法,但是这个色法跟前面欲界色法不一样,特别的精妙光明,这安立作□□。
再看第三个,无□□。
这个无□□就是说,他内心虽然寂静,但是他觉得有色法存在就是一种挂碍,如鸟在笼,就像一只鸟在笼子关起来,就是我们这个心被这个色法给系缚住了。这个时候呢,他缘空灭色而入定者。这个时候,他不欢喜这个色法存在,不欢喜这个业果色。那怎么办呢?要把这个色法给灭掉。
他观察这个毛细孔,我们毛细孔有这个空,然后观察这个毛细孔的空是一个洞一个洞的,然后把这个毛细孔慢慢扩大,这个色身慢慢减少,到最后全身都是虚空,毛细孔扩大到最后这个色身就消失掉。他缘这个无边的虚空就像毛细孔的空一样,就把色法给灭掉了,就进入到空无边处地,这个时候业果色就消失了。
所以这个世间上的事情,的确是万法唯识,你的心怎么想,这个事情就怎么出现的。
七,识无边处地。舍空缘识而入定者。
他发觉这个攀缘无边的虚空,这个所缘境太广了,他也不欢喜了,觉得有一点疲累。疲累了以后他就放弃了所缘的虚空,就回过来攀缘能分别的心,就攀缘这个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那么攀缘这个心识入定,就叫识无边处地。
第八,无所有处地。舍识处心,依我所有法而入定者。
前面的空跟识,都是有所缘。有所缘都是挂碍,这个时候他把这个识,能分别的心,所分别的空、处都舍掉,就依止无所有而入定,内心什么都不想。这叫无所有处地。
第九,非想非非想处地。舍二边想而入定者。
他发觉这个无所有也不对。前面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是属于有想,这个无所有是无想。那么他就找一个中道的,舍二边想,舍有想,舍无想,就安立在一种非想非非想的境界里面入定。这个时候的内心是非常微细寂静的,那么外道就认为这个时候是涅槃了。不过智者大师呵责这种情况是一种真身不灭。那种非想非非想处定,内心的自性执是存在的,那个我,那个无明是存在的。如果是佛弟子在这个时候再加修无常观、无我观,把这个分别的我法二执消灭以后,就入了第九定,就是灭尽定。那是一个涅槃境界,真实涅槃境界了。
这个是讲到三界九地,就是佛法把这个众生分成九类的众生,这九种众生依止你的色法心法而安立。
好,我们看讲义。
那么眼识、耳识、身识这三种识活动范围唯欲界五趣杂居地,这是欲界的五趣杂居地,还有□□的初禅离生喜乐地,此二地中得行。如果二禅的内净喜乐,二禅已经没有寻伺的干扰,特别的寂静喜乐,这个时候没有外色、外声、外触可缘,故并眼耳身三识不起现行。所以二禅以后,眼耳身三都不起现行了。三禅以上当然是更不可能起现行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前五识唯独在这个初禅以下活动,二禅以上这个定生喜乐地前五识都不活动了。
前五识的活动还可以稍微简别一下,就是鼻识跟舌识只有在五趣杂居地活动,眼耳身能够在五趣杂居地跟初禅离生喜乐地活动,在九地里面能够活动到二地,但是到第三地这个定生喜乐地五识都不活动。但是五识都不活动在□□里面他五根是在的,他身相的眼耳鼻舌身,看起来还是有眼睛的。他识不活动是一回事,但是他是□□众生,他还是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但是他没有了别功能,因为他没有这种外在的尘境让他分别。他不需要识了,他完全是受用他内心的清净的三昧乐。所以这个二禅以上,五识完全不活动,完全是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了。
所以这个地方讲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识、耳识、身识,包括前五识,只有在前面的两地活动,这个居就是在那个地方了别、造业,造业、了别,它的活动范围仅仅在九地里面的二地。第三地以上前五识是不能到达了。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