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9. 第9集《八识规矩颂》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5200小说】地址:www.5200xs.me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在《法华经》上讲从本垂迹、开迹显本,佛陀的身有三种身,法身跟报身叫本门。佛陀的本门我们凡夫是不能见闻觉知的,这种本门,这种法身报身。我们凡夫能够见闻觉知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应化身。应化身的境界我们能够见闻觉知,这些应化身就是成所作智所成就的。所以这个成所作智对我们凡夫是最重要的,因为佛陀的清净的报身跟法身我们根本不能见闻觉知的,所以佛陀也必须要从本垂迹,或者讲为实施权。

在《贤愚经》有一个小故事,我把它讲一下。说这个须达长者证得初果,证得初果以后他的内心有四不坏信,对佛法僧戒有坚固不可破坏的信心,他就来到了僧团,禀白佛陀跟大众师说:我尽未来际供养佛、供养僧,僧团有任何的需要都可以来我家索取,佛陀就默然答应了。答应以后,大众师有什么需要就到须达长者的地方去,或者要一个钵,或者要一件袈裟,或者要一个具。这个须达长者的家很大,一个家院。他有时候也是很忙,比丘去的时候有时候长者刚好在门口,有时候不在。不在的时候比丘就在门口等着,也不好意思进去。

这个时候须达长者的门口有两只鹦鹉,这两只鹦鹉头脑很清楚,看到比丘来了,他就飞到长者的面前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这个长者,哎呀,这比丘来了,就带着仆人出来迎接,说:你们需要什么呢?我需要一件衣服。长者就给他一件衣服;我需要一个钵,就给他一个钵。那么就经常地就由这个鹦鹉来报告这个长者,说比丘来了。

有一天,佛陀当然是那一念清净光明的智慧,知道这两个鹦鹉得度因缘已经成熟了,就叫阿难尊者说:你呀,去须达长者的地方去,但这次不是要东西了,你为这两只鹦鹉说法,说两个法。第一个是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说这个苦集灭道的道理;然后再告诉它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说这两个法。阿难尊者就去了。

去了以后这两个鹦鹉看到比丘也是欢喜,又要飞到须达长者的地方去,阿难尊者说:我今天不是来要东西的,你先下来。两个鹦鹉就飞到地上来,就为它说法: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世间上是有因果的,这苦集灭道有世间因果,有出世间因果。那么这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怎么抉择呢?应该是要去取世间因果,还是取出世间因果呢?阿难尊者进一步回答说,你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要放弃世间的因果,追求清净的出世间的道、灭。

这个时候这两个鹦鹉听了以后起大欢喜心,听这两个法以后就从地上飞到树上,一方面飞一方面就念: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是从地上飞到树上,从树上又飞到地下,飞了七次,绕着这个树上一直飞,一直讲。阿难尊者承受佛陀的慈命以后就回来了。

到晚上的时候,这两只鹦鹉就被狐狸给吃掉了,吃掉以后这些比丘就有点怅然若失:我们过去去须达长者的地方乞求东西的时候,都是它们为我们报告,现在它们死掉了!有的比丘就问佛陀说:这两个鹦鹉死掉到哪里去了呢?

佛陀说:这两只鹦鹉死掉以后先生到四天王天;然后四天王天的福报享尽以后,到忉利天;忉利天福报尽的时候,到兜率天、夜摩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如是的七返,七次,七次以后,天福享尽了堕到人间——这个时候没有佛陀住世,没有正法的住世,也没有出家人——成就辟支佛。

所以我们讲佛法的善根,为实施权,语言文字这个权,但是这个权你吸收进去以后,在你阿赖耶识当中它就会有变化,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这个金刚种子到里面去,它就有力量慢慢慢慢引导你趋向涅槃。我们在律上也讲到,三宝有理体三宝、住持三宝。

理体三宝的佛是什么身呢?那个是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那个是不能见闻觉知的,佛陀那五种身,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那个不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但是住持三宝这个佛就是佛像。佛陀灭度以后,佛像在那个地方,我们眼睛很清楚地看到佛像在前面放大光明,我们恭敬地皈依礼拜,哎,就从这个地方跟佛陀结下一个因缘了,就从这个地方开始忏悔我们的业障,开始积集我们佛法的善根。所以我们还不能够忽略住持三宝。

住持法宝也是。你看那个理体法宝,理体法宝是什么?那个是灭谛无为,那个是涅槃,那个是无为法。但是住持的法宝就是这些语言文字的经典,你从文字当中不断地去读诵,哦,你就能够生起智慧。

这个理体的僧那就是圣僧,声闻学无学功德,那些初果以上的圣人,有无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但是在末法时代有几个圣人我们不知道,但至少他剃发染衣现出了清净的幢相,我们看到出家人,乃至于问讯、恭敬、礼拜,哎,跟三宝结下善因缘。

所以这个权也是很重要,权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能有些人说,我不要皈依住持三宝,我直接皈依理体三宝,不可以,你做不到。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理体三宝不是见闻觉知的境界,一定是要施设住持三宝,佛像、经典、出家人,从这个地方慢慢慢慢栽培善根。突然有一天你善根成熟了,一念的相应才悟入理体三宝的。

这个住持三宝是什么东西所成就呢?三类分身息苦轮,成所作智做这种事情。佛陀自受用的清净法身跟报身,那不思议的境界的大悲心,创造一种跟我们色身一样的应化身出来,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跟我们一起吃饭、睡觉、托钵,跟我们一起打坐,这样子慢慢慢慢教导我们,这种应化身是佛陀的成所作智所成就的,所以讲三类分身息苦轮,是这个意思。

前五识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乙二、第六识颂

第六识颂我们先把它念一遍。请大家打开原文的本子,原文的本子倒数第二行: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绵,

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好,我们回到讲义。这当中总共有三个偈颂。这三个偈颂,前面两个偈颂是讲有漏的杂染识,第三个偈颂是讲到无漏的清净识。先看第一段,有漏的杂染识。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

这个是讲到第六意识的心王它造业跟了别的情况,先讲它造业的业性。它造业的业性是三性,通于善、恶、无记,跟前五识一样。第六意识能够起善心,它也能够起恶心,也能够无记,它的造业的情况是这样子的。

三量就是说第六意识去了别境界的时候,它有时候是现量,有时候比量,有时候非量。

这个境就是有三种境界:性境、带质境、独影境。所以说它的范围就比较广了,广大无碍。

前面的前五识是性境现量通三性,前五识只能够了别现在的境界,过去、未来都不能了别的。第六意识能够了别过去、现在、未来,能够在三量跟三境的境界里面活动的,所以它的范围很广的。

三界轮时易可知。我们的生命在三界轮回当中,第六意识是最容易了知的,它的行相是最容易了知的。我们解释这一段大意。

这个前五识,当然我们眼睛去看一件事情,我们也知道:哦,前五识有了别的功能,耳识来听声音,我们也能够感觉到:哦,有耳识的存在。但是前五识有一个问题,眼耳身三二地居,前五识在三界九地当中,只有在前面的两地活动,在五趣杂居地跟离生喜乐地前五识能够生了别,等到二禅定生喜乐地以上,前五识都不能活动。所以它的活动有限制,这前五识不能说是三界轮时易可知,不可以。

第七识跟第八识,不管你是在欲界的散乱心,还是在□□无□□高深的禅定的寂静的状态,都不容易了知,这个第七识第八识是不容易了知的。

第六意识不同,第六意识不管你在散乱的情况,你能够感觉它的存在,你入了禅定在寂静明了的状态,你也能够感觉它的存在,它等于是三界九地里面的一个主角,也可以这样讲。这个八识当中,处在三界的凡夫的情况,第六意识是最明显的。这是讲三界轮时易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我没想荒野直播啊 这个杀手我不当了 阮阮 鹤鹿同春 淞沪:永不陷落 海贼之十尾史诗 四爷,你别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