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3. 第3集《八识规矩颂》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5200小说】地址:www.5200xs.me

《八识规矩颂》监学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三、识能缘量。

我们《八识规矩颂》分成四大科,第一大科是说明作者略史,这一科已经说过了。第二大科是说明解释标题,解释标题分成两科,第一科是总释标题,第二科是别明八识。第二科当中分成五小段,就是别明八识分成五小段,这个是第三小段识能缘量。

那么什么是识能缘量呢?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这个心识,它有了别的功能,当这个心识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它有能所的差别,能跟所。那么约着能分别的这方面来说,会得到一种认识,这个认识在唯识学就安立作量。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境界一接触的时候,就会生起一个量,这个量就是认识。这个认识可能是正确的认识,也可能是不正确的认识,所以这当中就有三种的差别,就是:第一个现量,第二个比量,第三个非量。我们来说明这个识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会有三种量出现,就三种的不同的认识。

先看第一个现量。什么是现量呢?现就是现在、现有、显现。这个量就是量度、楷定。这个现是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是现在。就是说这个境界他是存在于现在,而不是过去已灭,也不是未来未曾,而是存在于现在的一个情况。

其次呢,现有。这个境界它必须是有真实的东西存在,而不是我们讲这个龟毛或者是兔角,这个东西都是世间上是没有的,这个简别这种不真实的情况,它是现有的。

第三个,显现。它不但是存在于现在,而且是现在存有的,第三个条件呢,他在空间上必须要显现。

什么叫显现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地底下在一百公尺的地方有黄金,这个黄金是存在,是存在于现在,是现在,而且是存在的。但是就着我们肉眼来说,这个地底下的黄金是不显现,它并没有显现。但是有天眼的人,这一百公尺底下的黄金它是显现的,他的天眼能够照了分明。所以说它第三个条件,它必须这个境界要能够显现。

这三种条件叫做现。我们面对这三种条件,现在、现有、显现的境界,加以量度,加以楷定,叫作现量。所以这个现,它是在形容这个所缘的境界,这个量是在形容能缘的心,它是一种量度跟楷定。这个合起来的意思,我们看下面解释。

谓五俱意识之第一念,现前明了,不起分别,不带名言,无酬度心,亲得法体,如镜现像,名为现量。

这个现量,它多数是发生在这个五俱意识的第一念。就是这个五俱意识,前五识跟这个第六识同时活动叫五俱意识,事实上等于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了。第一念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事实上这个五俱意识跟境界接触,第一念事实上是前五识而已,第六意识是第二念才生起的。所以这一念的时候,它是有三种情况出现。

第一个,现前明了。现量的条件,它不能够是属于昏昧或者是癫狂的状态,他的内心必须是一种现前明了的,不能有昏昧,也不能有癫狂、错乱的情况。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不起分别。这个时候的内心对境界要能够不起分别。什么叫不起分别呢?这以下解释,不带名言,无酬度心。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取到了境界的相状以后,它没有名言的分别,也没有酬度的心。没有酬度心也等于是不带名言的意思了。这第二个条件,它不能够有名言的分别,只能够有自性的分别。

第三个,亲得法体。它能够亲证诸法的自体。

这三个条件:现前明了、不起分别、亲得法体。我们的内心跟境界接触,能够保持这三种状态,讲一个譬喻:如镜现像,就像这个镜子把这个影像现出来。那么镜子把现像现出来,是个男人,是一个女人,是一个富贵的人,是一个贫穷人,它现出来的时候,镜子它没有名言的,它只是把这个像如实的现出来而已,这种情况安立作现量。

这个现量有两种的情况。第一个是有为法的现量,第二个是无为法的现量。

这个有为法的现量是通于凡夫也通于圣人。不过当然,我们凡夫的现量的范围很窄,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莲华灯,我们这个第六意识夹带了眼识来取得莲华灯的相状,我们知道这个莲华灯是红色的,是放出光明的,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名言,那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对莲华灯的认识是一个现量,因为这个莲华灯是现在,它也是现有,而且它也显现。我们的内心去取莲华灯的时候,也是现前明了、不起分别、亲得法体。那么这样子讲,我们对莲华灯的认识是现量。

不过我们凡夫的见闻觉知的现量很有限。我们看经论,佛陀对有为法的现量,那是无障碍的。佛陀的那一念清净光明的心,对一切胎卵湿化的众生,每一个众生的起心动念,如来悉知、如来悉见。佛陀的现量能够通达十法界的差别的因缘果报,这都是佛陀现量的境界,我们凡夫的现量很有限。这个是有为法的情况。

那么如果无为法的话呢?无为法凡夫是不能够有现量的,那个是圣人的境界,内心能够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跟这个二空真如理相应。能够得到空性的现量,那是圣人,当然佛陀是圆满的,这些阿罗汉跟菩萨是分证,但是虽然是分证,他也都是现量的境界。无为法是唯独是属于圣人的现量。那么我们凡夫在有为法能够得到某一部分的现量,可以的,某一部分。

这是第一个,我们内心跟境界接触的第一种状态,这就是现量。

再看第二个,比量。什么叫作比呢?比类、比拟。就是说,我们加以比,就是比较,类就是类推,把它比较类推一下。或者是比拟,这个拟就是测度,稍微推测、度量,测度一下。这个量跟前面的量一样是量度,不过这个时候的量度跟前面的量度不一样了。我们看这个解释,这个时候的量度是:

谓于不现前境界,借相推度而知有故,名为比量。

前面的现量是属于现前的境界,这个比量是不现前,可能是属于过去的境界或者是未来的境界,总之这个境界不现在前。不现在前你怎么知道呢?借相推度而知有故,就是我们假借已知的相状来推度它的存在。

假借已知的相状来推度这个未知的情况,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讲见烟知火。哦,在这个山的另外一边,我们看到烟升起了,我们的眼睛没有看到火,没有看到火但是我们从理论上来推,有烟一定是已经起火了,一定有火才能够升起烟的。所以我们知道在山的另外一头,虽然被山遮住,但是我们判断山的另外一边一定是有火了,见烟知火,这个就是比量。

我们凡夫跟那个无为法是不能现量,但是我们也能够借相推度而知其有故,也能够思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们观察我们这个生命体,色受想行识,都是假借过去的业力所创造的。这个业力的本身是有为法,所以这个所表现的果报也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有为法,所以它的本性是毕竟空的。从这个偈颂我们也能够了解到这个空的道理,但是我们对这个空的道理不是现量。这种认识是比量,借相推度,假借佛陀的圣教量我们能够知道空的理论。这个就是无为法的一种比量。我们对无为法能够假借佛陀的这些清净的法语,能够得到一些比量。

比如有为法也可以有一些比量,比如说我们读《阿弥陀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我们的眼睛哪能够看到十万亿佛土呢?这超过我们的现量,但是我们假借《阿弥陀经》的这个佛陀的开示,哦,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存在,那个世界是一个极乐世界,那个国土里面有阿弥陀佛在说法,而且是今现在说法,是存在于现在的一个情况,不是阿弥陀佛已经灭度,或者这个阿弥陀佛还没成佛,不是,现在。那么我们对极乐世界的存在也可以说是比量,借相推度。

这个现量跟比量,它们两个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就是:它们两个都是属于正确的认识,对宇宙万法都是正确的认识。不同点就是:一个是亲得法体,一个是借相推度。一个是亲自得到诸法的自体,一个是我们假借一切已知的相状来推度未知的情况。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对于这个柠檬汁,我们这一念心对柠檬汁的认识有两种情况:假设我们没有喝过柠檬汁,但是我们从这个文字的记载,哦,柠檬汁的颜色是白,稍微类似透明的,它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我们从这种文字的记载我们对它也能够产生一种认识,但是这样的认识叫比量。虽然比量,但是还是正确。

但是当我的舌头跟柠檬汁一接触的时候,那一刹那,真正你喝到柠檬汁了,你的舌头根柠檬汁接触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没有生起名言,这个时候你对于它的酸酸甜甜的味道那个认识,是一个现量的境界。现量,你真实亲得法体,跟你前面的语言文字的认识就不一样了。但是前面的语言文字还是没错,不过那个境界有浅深的差别了,那个认识有浅有深的认识。这个就是现量跟比量的差别在这个地方。

第三个是非量。这个非量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了,我们凡夫多数都是在这个非量的境界。什么叫非呢?似现似比。这个似现就是说,它好像是现量,但是又不是,似是而非,叫作似。似现量就是说他对于现前的境界,那是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它的境界是现前,但是我们的虚妄分别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黑暗当中看到一个绳子,这个绳子是现前。但是因为光线不好,我们会以为它是蛇。那么我们对这个绳子的认识是错误的。它是绳子,你把它看作是蛇,你对它的认识是蛇的认识,这个是叫似现,这叫非量。

以唯识学的思想说,我们这个第七意识它就是完全是非量。我们这个生命体,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毕竟空无我无我所,但是第七意识去观察这个识,这个第八识的时候,它发觉第八识的明了性,那个微细的明了性是恒常住、不变异的,是一个我,这个就是非量。虽然第八识是如此明显地显现,但是它的真实况,是一种刹那生灭的一种明了性,而第七意识对它的认识,却以为它是恒常住不变异的,这个就是非量,就是似现,对于现前的境界,但是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心,产生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叫似现。

这个似比跟前面不一样,前面的似现是面对于现前的境界,这个似比是对于不现前的境界。不现前的境界我们加以推度,但是这个推度是错误的推度,那么产生错误的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玦月成环 九亿道友的噩梦她重生了 长烟乱(双重生) 万人嫌O穿进男团综艺后 宠妻上瘾:默少抢婚很凶猛 短签 (jo乙)不停回溯的两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