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18. 第18集《八识规矩颂》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5200小说】地址:www.5200xs.me

就是第八识所变现的那个根身器界,这些相状境界,或染污的境界就引生了染污的前七转识,清净的境界引生清净的前七转识。它能够于前七转识作增上缘,犹如猛风,渊深七浪境为风。

我们讲这个识,唯识学讲万法唯识,说一切法都是心识所变现,但是它讲这个识,能变现的识也是无自性的,也是因缘生。这个因缘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所缘缘是很重要。说你面对的境界能够决定这个心识的染净。

你看孟母三迁。孟母一开始住在一个坟墓的旁边,就是孟子这个人从小很聪明,聪明人的学习能力很强,他就看到别人在那个坟墓祭祀,它就能够把一些祭祀的仪轨做得很好。孟母说不可以,我的儿子不能只是做这种事情,做这种境界的事情不可以,就搬家,搬到菜市场旁边。看到杀猪卖菜,他也把这种动作做得很好。这个时候孟母还是觉得,这样子还是不可以,这样的熏习还是不可以,就搬到学校旁边。哦,这个时候孟子看人家读书,他也学读书,这个孟母同意了,果然成就一个亚圣孟子。假设孟子他母亲一开始没搬家,就住在菜市场旁边,孟子他顶多就是一个可能把猪杀的技术很好而已,不能成就亚圣了。

所以这个渊深七浪境为风,就是前七转识的现行还非得要有境界的刺激。这个境界是染污,就引生了前七转识一个染污的心识;如果境界清净,就引生前七的一个清净的识。

它这个是这样的,我们凡夫的心生起了别一定要有一个所缘缘,不可以说我这个内心无住,不可能。圣人的心它跟境界一接触它是无住的,染污的境界,清净的境界不能动摇他。但是凡夫的心有所住,就是你要注意你所住的境界。你要依止一个清净的僧团,你容易生起善心,生起念佛念法的心,你在僧团里面做早晚课,连吃饭的时候都上供,吃完饭还要回向法界众生,回向无上菩提。

就是你那一念心识不能离开所缘境单独活动,不可以。而这个你所攀缘的境界它正是会影响你的识的清净、染污,直到你入圣位以后,到八地菩萨就好一点。这时你的内心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了,你这一念心跟境界一接触,那完全是无住的境界,境界是染污是清净跟你没有关系了。

但是这个凡位就是渊深七浪境为风,这个风它会影响你的波浪的方向。这个风是往东边吹,波浪就往东边跑;风是往西边吹,这个波浪就往西边跑。所以这个境界风能够决定前七转识的波浪的一个方向。不管是怎么样,这七个波浪都是依大海而生起的,是这个意思。

这一段是说明这个第八识的自相,它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这三种藏,这是自相,可以作前七转识的依止。

再看它的因相跟果相,先看因相:

此识一味无记,恒时相续,故受前七转识之所熏习。

就是说它能够受熏,它之所以受熏,主要是一味无记,恒常相续。因为它无记,所以能够受善恶的熏习,这个是讲受熏。

其次再讲持种,持一切法的种子,他能够,受完熏以后能够把受熏以后的这些功能都保存下来。

这两个都讲因相,受熏持种都讲因相,那么它的果相呢?

根身器,执持内根身,执持外在的器世间。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说第八识的变现根身器界,它是顿生顿灭,就是说这个第八识的阿赖耶识的种子,它那个种子起现行的时候,突然间全部都出现了,变现你的根身器界;突然间全部消失掉。然后下一刹那再全部都出现,下一刹那全部消失掉。但是因为他的速度非常的快,使令你感觉到这个身心的世界是相续的,事实上它是顿生顿灭、顿生顿灭。

所以我们说,现在的山,这样的景色真是美呀。你讲这句话的时候,现前的这个山色跟前一刹那的山色已经不一样。你说我现在的身体很健康,其实当你这个话讲完以后,你当初所缘的色身顿生顿灭,顿灭顿生,也不是你讲话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色身了。就是顿生顿灭,顿灭顿生,是这样子的。阿赖耶识它变现果报是这样子变现的,所以我们讲生住异灭,其实我们这个果报没有住相。

所以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弥勒菩萨很明显地指出,这个果报只有生异灭,没有住相。突然间全部出现,突然间全部消失掉;然后突然间又全部出现。当然你下一刹那出现的跟前一刹那已经不一样了,但是又很类似。所以讲持内根身,及持外世界,它不是恒常住的,它是顿生顿灭的。这也可以看得出一切法是无我的,是毕竟空的,是容易体会的。

若于死位,此识最后舍弃。若于生位,此识最先来执。虽非实我实法,而一期生死,必此为总报主也。

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前五识会先败坏,因为前五根会先败坏,色身会先败坏,地水火风次第地败坏。前五根一败坏以后,前五识的了别性就不存在了,这个时候只有剩下一个第六意识。

所以我们最后的临命终的苦,死的苦,表现在前五识的苦是很微弱,因为这个根一败坏以后,前五识的了别暗钝了,但是心苦是很厉害的,爱着这个世间的眷属、财富,如生龟脱壳。

所以临命终的苦多数是第六意识的心苦。这个时候第六意识还在,明了性还在,慢慢慢慢地前五识不活动了,就剩下第六意识单独存在,慢慢慢慢第六意识也消失掉了。当第六意识完全都不起现行的时候,这个人进入闷绝了,就是有第七跟第八。

闷绝有的时候是很长,有的时候很短,有的人闷绝会闷绝好几个小时,有些人闷绝很快。闷绝完了之后就变成中阴身了,第八识就离开身体。这个第八识一离开我们的身体,这个色身就是无情物了,就不是有情了。所以说我们死的时候第八识是最后离开。

不过这第八识的离开还有差别,在《大毗婆沙论》上说,假设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是善业起现行,这个时候我们的温度会从脚部开始冷起,冷冷冷,冷到头部去。如果临命终时候恶业起现行,那么你第八识跟温度的离开是从头部先离开,头部先冷,冷到脚部去。

《大毗婆沙论》讲一个偈颂说: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

地狱脚板出,旁生膝盖离。

说这个顶圣,你这个第八识最后是在头顶上离开,全身都冰冷了,只有头顶还热,最后从头顶离开,这个人是一个圣人,或者是往生阿弥陀佛国了,超越三界,顶圣。眼生天,到眼睛的时候,全身都冰冷了,眼睛还热,这也不错,生天了,顶圣眼生天。

人心,最后在心脏的地方离开,做人。饿鬼腹,在肚子的地方离开,这个到饿鬼道去了。地狱脚板出,全身都冰冷了,脚板的时候还热,最后从脚板离开,这个人就要超度了,到地狱去了。地狱脚板出,旁生膝盖离。畜生道从膝盖离开。

所以这个第八识的离开的这个部位还是有差别,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善业起现行,或者是恶业起现行。总之,第八识最后离开。

我们投胎的时候第八识先来,先来执受。就是无明缘行,先有一个业力,有业力里面就有一个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一进来以后,跟我们这个父精母血一接触的时候,就创造一个名色,这个时候就有第六意识了。名色——六入,眼耳鼻舌身长出来就有前五识了,乃至于后面的各式各样的生起了,所以说它是去后来先作主公。

虽非实我实法,而一期生死必以此为总报主。

虽然第八识是顿生顿灭,顿灭顿生,它不是一个真实不变的我跟法,但是就着这一期果报的生死,以它为果报主。就好像说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到底是有没有人的呢?就看主人在不在。这个房子主人不在了,这个房子是无主物了。所以这个房子是不是有主物无主物,看主人在不在。

说我们这个生命到底是有情无情,就看阿赖耶识在不在,不是看第六意识,看第八识。第八识在,这个就是有情,这个生命还没有结束,你一杀死他就是断有情命。第八识离开这个就是无情了,你破坏他就不坏根本了。所以一期的生死以第八识作果报主的,是这样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落雨,往事如烟 意外成婚后 八零之柠宝又美又凶 我在御兽世界肝宝箱 酒酽春浓 扯白王爷自证记 顶峰相见